转自:http://www.thinksaas.cn/topics/0/34/34536.html
前端同学李雷和后台同学韩梅梅分别在自己电脑上进行开发,后台接口写好的时候,李雷改动完就把前端代码上传到gitlab,然后在测试机上从gitlab上拉下来,然后在测试机上移动最新代码,最后回到本机刷新页面。有时候碰到网速不好的情况传个git传了半天,或者李雷刚上传完发现少写了一个单词,加上再传上一看尼玛单词又写错了。对于实时需要改动代码的李雷同学而言
另外一种方案是李雷和韩梅梅分别在自己电脑上进行开发,韩梅梅写完一个接口,李雷马上在本地调用接口进行请求,有需要改动的地方,改完按下F5,看到的就是最新的。perfect!
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选用方便快捷的后者呢。后者会遇到哪些问题?这里就要好好扯一下跨域了。
什么是跨域?
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了一个源(origin)中加载文本或脚本与来自其它源(origin)中资源的交互方式。如果两个页面的协议(protocol)、端口(如果指定)、和主机任一不相同,则他们就不是同源的,在他们之间进行请求则认为是跨域。
跨域的解决办法
跨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JSONP、改变domain、CORS等等,因为项目适用于使用CORS,所以我们在项目中使用此方案,这里也只讨论CORS。
CORS
CORS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)跨域资源共享,定义了必须在访问跨域资源时,浏览器与服务器应该如何沟通。CORS背后的基本思想就是使用自定义的HTTP头部让浏览器与服务器进行沟通,从而决定请求或响应是应该成功还是失败。 换句话说,就是服务器在响应头里设置好允许哪些地址访问(通过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设置),当浏览器收到服务端响应时,查看这个字段,如果包含请求方的地址或设置为了* ,则允许此次跨域。
那么,我们在项目里只需要在服务端设置好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头,即可允许前端同学发起的请求跨域。
对于php而言,即设置:
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*');
这样就能愉快的跨域了!
看到这里的时候,国存和昕晨一定是这个表情
国存:真的假的,那跟你调试的时候怎么老是收不到你的数据,前面还多的一个OPTIONS请求是什么狗? 昕晨:我用jQuery明明就请求到数据,你用angularJS就不行,你这不讲道理。
讲道理的话是应该没有跨域的问题了,但是!这里牵扯到了跨域的其他限制以及jQuery和angularJS的Ajax请求的差异!
下面来详细说明这些坑:
jQuery和angularJS的Ajax请求的差异
一、为什么有时候用jQuery请求的到数据,用angularJS请求就拿不到?
这在于jQuery和angularJS序列化和传输数据有差异,通过jQuery请求时,请求头的Content-Type 为Content-Type: x-www-form-urlencoded ,即类似name=lilei&age=20 ,而angularJS使用的是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 ,类似{ "name": "lilei", "age": "20" }
而在php里,我们一开始是通过$_POST 方法来获取参数的,在php官网上对$_POST 的文档里,我在下面的User Contributed Notes中找到这么一段:
那么也就是说,angularJS的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 是不能通过$_POST方法获取的。在Make AngularJS $http service behave like jQuery.ajax() 这篇文章里面,作者也提到
AngularJS, however, transmits data using 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 and{ "foo": "bar", "baz": "moe" } JSON serialization, which unfortunately some Web server languages—notably PHP—do not unserialize natively.
作者也提到了解决办法: 1. 在客户端改变angularJS默认传输格式为Content-Type: x-www-form-urlencoded ,并改变传输数据的格式。 2. 在php中使用$params = json_decode(file_get_contents('php://input')); 来读取输入流。 (具体见本文末中的原文链接)
二、为什么用angularJS进行POST请求之前还发送了一个OPTIONS请求
在MDN上对HTTP访问控制中有这样一段:
跨源资源共享标准通过新增一系列 HTTP 头,让服务器能声明那些来源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该服务器上的资源。另外,对那些会对服务器数据造成破坏性影响的 HTTP 请求方法(特别是 GET 以外的 HTTP 方法,或者搭配某些MIME类型的POST请求),标准强烈要求浏览器必须先以 OPTIONS 请求方式发送一个预请求(preflight request),从而获知服务器端对跨源请求所支持 HTTP 方法。 在确认服务器允许该跨源请求的情况下,以实际的 HTTP 请求方法发送那个真正的请求。服务器端也可以通知客户端,是不是需要随同请求一起发送信用信息(包括 Cookies 和 HTTP 认证相关数据)。
也就是说,当进行POST请求时,浏览器应该先发送OPTIONS请求,以判断服务器接受哪些跨源请求的方法。
那为什么jQuery没有发出OPTIONS请求呢?这是因为jQuery发出的请求是一个简单请求,所谓的简单,是指:
- 只使用 GET, HEAD 或者 POST 请求方法。如果使用 POST 向服务器端传送数据,则数据类型(Content-Type)只能是
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 , multipart/form-data 或text/plain 中的一种。
- 不会使用自定义请求头(类似于 X-Modified 这种)。
jQuery的请求幸运的成为了一个简单请求,而很不幸的,angularJS的请求是一个复杂请求。
部分CORS请求并不是直接就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的,不能直接发的这部分请求我们就称为复杂请求
WTF??? 什么是复杂请求呢
- It uses methods other than GET, HEAD or POST. Also, if POST is used to send request data with a
Content-Type other than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 ,multipart/form-data , or text/plain , e.g. if the POST request sends an XML payload to the server using application/xml or text/xml, then the request is preflighted.
- It sets custom headers in the request (e.g. the request uses a header such as X-PINGOTHER)
然后,AngularJS就被干掉了。
对于jQuery是不必加的,但是使用AngularJS必须要加。
来看一下AngularJS发送的OPTIONS 请求:
OPTIONS /index.php/accountmanager/list_all HTTP/1.1 Host: 10.170.202.246:2872 Connection: keep-alive Access-Control-Request-Method: POST Origin: http://localhost:9000 User-Agent: Mozilla/5.0 (Windows NT 6.1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46.0.2490.80 Safari/537.36 Access-Control-Request-Headers: accept, content-type Accept: */* Referer: http://localhost:9000/ Accept-Encoding: gzip, deflate, sdch Accept-Language: zh-CN,zh;q=0.8
这是使用angularJS进行请求时的预请求,可以看到里面有几个特别的请求头’Access-Control-Request-Method: POST’、Access-Control-Request-Headers: accept, content-type . 第一个头说明本次实际跨域请求方法是POST请求(告诉服务器:等会我就要发POST了),第二个头用来告诉服务器在实际请求时会携带的自定义头信息,可以看到自定义头信息里面竟然有一个content-type 。这是因为application/json 实际上不是浏览器原生支持的方法。所以服务器也需要设置我允许哪些自定义头信息,即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 。
最后,言而总之,总而言之,跨域开发并不可怕,搞定这个问题开发速度翻一倍! 不过跨域也有不足之处:只支持IE8以上。
(完)
参考文章:
|